1944年6月6日早晨,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.6万人,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,抢滩登陆诺曼底。此后,288万盟国大军如潮水般涌入法国,势如破竹,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。盟军在诺曼底的胜利,不仅是正面对决的海陆空三军的胜利,更有前方与后方的物资保障部队、千千万万名谍报人员、大气物理科学家、武器制造科学家,甚至还有多佛的巴顿将军的迷惑部队,以及大批工厂工人的共同努力。做一次像样的培训也是一样。
搞好培训工作,既需要HR人员牵头组织,更需要公司领导、部门经理、骨干员工的大力支持与配合。各司其职、密切协作,可以说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先决条件。
1.决策层的责任
(1)描绘美好愿景,指明发展方向——培训工作的终极指南。
(2)明确经营目标,界定年度重点——培训工作的近期指南。
(3)站在最高层面,提出希望要求——弥补HR人员视野上的不足,使培训工作能够聚焦重点、难点,减少盲目行动。
(4)给与行动支持,确保预算到位——在中国这样的“等级文化”氛围下,领导的言行往往就是某种“信号”。领导真正重视的,大家也都会重视;领导只是口头上说说的,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忽视。因此,要想搞好培训工作,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外围条件(培训本身的好与坏,是搞好培训的自身条件)。
2.其他各部门经理的责任
(1)主动提出培训需求与建议。根据本部门发展需要与人员能力素质之间的缺口,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培训需求和相关建议。
(2)激发部属参与培训的兴趣。重用人才、勉励庸才,亲君子而远小人,在部门内部塑造崇德尚能的氛围。
(3)主动为员工协调工作安排,确保员工参训时间。
(4)追踪部属参与培训后的表现,并提供应用机会。
(5)对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、技能等提供必要的训练和辅导(OJT,on job training)。
3.培训经理的责任
(1)调研、汇总各部门培训需求,核实信息,去伪存真,系统整合。
(2)确保培训需求与业务需求的契合性,根据轻重缓急及资源配置情况,制定培训计划。
(3)开发培训课程,组织实施培训,做好动态跟踪与调控工作。
(4)建立培训档案,注意动态更新。
(5)完善课程体系,建立师资队伍,做好教材建设,使培训体系化。
(6)以公司战略和长远目标为引导,搞好人才队伍建设和系列开发工作(涉及人才管理的另一个课题,另文专述)。
4.员工的责任
(1)积极配合培训需求调查工作,客观反映自己的培训需求。
(2)按计划要求参加培训,认真学习,积极互动,加强理解记忆。
(3)对所参加培训,提供客观、全面的反馈意见。
(4)培训后,努力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去,并不断反思、改进。
如果上述四方人员切实做到各司其职、密切配合,企业的培训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。但现实情况是,大家都不愿配合——有的不知道自己的职责,有的看不到给自己带来的好处,有的甚至是想看笑话。怎么办?
“工夫在诗外”。HR人员平时不修行,到培训时“临时抱佛脚”肯定是不行的。要非常注意平时的言行,做好对他人的协调、支持与配合,是做好一切HR工作的重要基础。通俗地说:大家对培训工作的支持,是HR人员平时对大家的支持与配合换来的,是一次又一次好的培训赢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