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动态
管理者:除了关注能力之外还应关注员工的心态
发布时间:2015-07-07 14:25
  |  
阅读量:
字号:
A+ A- A

在我上班的路上,共有三个卖报纸的摊位。

第一个摊位是一位中年妇女,她用一块木板压住报纸,眼睛盯着来往的行人,只要谁往摊位上看一眼,她马上会问:“买报纸?哪一份?”,看起来,生意也还不错。第二位,在公交车站牌旁边,是一位年约50多岁的男子,或许由于身体不太好的缘故,他把报纸放在地上,坐在那里,有买报纸的,他就一手递报纸,一手接钱,基本上一言不发,给人的感觉就象卖报是他唯一能够赖以生存的活计一样。第三位在我们公司办公楼前的十字交叉路口处,是一位看起来近70岁的老大爷,他的摊位前人并不是很多,但不知什么时候起,我就开始注意起他来。这位老大爷不象其他卖报纸的,只关注卖掉多少报纸赚了多少钱,而是与买报纸的一样,关注报纸的各种各样的新闻。报摊前没人时,他不是干坐在那里,而是埋头认真地翻阅着报纸,有时候我会看到有三四位与他年龄相仿的老人,共同在他的摊位前看报纸——只是看,没有买的架式——或许那是他的朋友或熟人吧;报摊前有人的时候,他便会与买报人简单的聊上几句,比如“××地方又下暴雨了,真是多灾多难啊!”,或者用欢快的语调略带夸张地喊:“要一份晚报啊?好俫!给你拿好!”由于他在路口,很多买报纸的人都是骑着自行车或电动车过来的,只要见对方不太方便,大爷总是要从摊位后走出来,帮忙把报纸塞进人家的车筐里。有一次刮着很大的风,我买了一份报纸后,随手丢进车筐里,正要走,大爷却拦住我:“这样不行啊,风太大会刮跑的!”然后把报纸拿在手里,卷成细细的筒子,塞到车筐的底部。“这样就没问题了!”简单的几个动作几句话,让我感觉到家人一样的亲切。其实我本不喜欢看报纸,但每每路过他的报摊,就总想着应当买点什么,象《读者》啦什么的,就尽量从他这里买,心想就算是帮帮大爷吧!我无从得知大爷卖报的经济效益如何,但他那乐观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却深深地打动了我。他没有把街头卖报看作是苦差事,也没有认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小生意,而只是在自自然然地做,并乐于从中了解事实新闻以充实自己。由此我想到自己,想到身边的同事,想到那些忙忙碌碌地工作在各个写字间、办公室的职场人士,无奈、疲惫、焦躁、乏味这些都市流行病在不断地侵蚀着我们,烦恼着我们,使我们变得麻木、懈怠,不再有能量从工作中汲取营养,更没有心情去关心那些看起来与我们无关的路人。工作,工作,工作!几何时,工作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,也使我们逐步变得机械化、程序化,了无生气,了无生机!这样的生活状态,这样的工作状态,又如何能够把工作做好呢?毋庸置疑,我们处在一个充满压力、充满竞争的时代,我们需要快节奏地学习,需要不断地提升我们的能力,以应对大量的工作和高标准的绩效要求。这些诚然没有错,但做为管理者,是否除了关注绩效,关注能力,也能够关注一下员工的心态?适时地停下来倾听一下自己的内心、关注一下员工内心深处的需求,使你、我、我们大家都能够象“整个人”一样开心地工作,快乐地生活,而不仅仅是产生绩效的工作机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