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悖论:木桶与短板
发布时间:2014-03-31 09:57
|
阅读量:
在管理学上还有一个理论常常被人们广泛引用,甚至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也以此作为执政的重要理论依据。那就是“木桶理论”,也叫短板理论,其核心内容为: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,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,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。所以木桶理论认为一个团队、一个组织、甚至一个国家的战斗力的强弱,不是由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那个人决定的,而是取决于那个最差最弱者。这其实也是一个“悖论。首先,管理任何团队必然就会有分工,责任自然会有大小。团队分工与责任的不同相对应的成员的能力水平、职业素养、各种表现都会有不一样的要求,不可能也不需要一样强弱的成员。我们在一个机关单位或者企业主要管理人员需要较高的文化层次、良好的职业道德,而一些辅助的岗位比如门卫、清洁等等,不一定非得要博士硕士学历或者丰富的工作经验,因为这些岗位经过简单的培训一般文化程度的人就可以胜任,他们能左右这个单位的兴衰成败吗?因此一个组织的战斗力一定不会是由那些最弱的成员来决定。其次,团队组织的核心一定是那些社会精英。团队的作风、面貌、能力以至于兴亡主要的因素还是与领头者息息相关,也就是说长板决定命运。俗语有“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我们纵观古今中外,在许多历史的紧要关头,往往是领袖人物决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。就说今天的市场经济中,成功的诸多企业也莫不如此。一个乔布斯让苹果很快成为世界手机领域的巨头。难道说苹果企业没有短板?难道苹果的每一个成员都比摩托罗拉、诺基亚的成员强?台资富士康在大陆的工厂曾经发生过十一连跳事件,这些短板可能比许多企业还要短一些,但是仍然无法阻挡郭台铭科技首富的地位。这不正是说明精英决定了企业的前途。从联想集团到阿里巴巴、从刘永好的希望集团到赵本山的本山传媒,哪一个成功的团队是其短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!第三,先进的管理应该讲科学合理,有张有弛。人们常说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”。发挥每个成员不同角度不同领域的最大优势,使其长短不一的能力都能发挥到极致,这是管理的重点,也是每一个管理者不懈奋斗的目标。而不是一味单纯的强调那些是短板,处心积虑的看怎样让短板变长。重点是要让自我的长板更长,这就是团队优势。所谓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”。突出优点,形成独具一格的鲜明特色,就是自主品牌,就是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。第四,理论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成为真理。木桶原理对于团队管理的指导意义十分有限,经不起实践检验,也没有多大的实际作用。因此我以为这只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理论上的论述,真正对于团队管理来说可能是个误区,它只是一个管理“悖论”。